magazine
2024.10.20

照片中的腦科學。從視覺效果創造情感與故事 | Knowledge #134

2024-10-brain-science-visual-effect-cover-image

Cover photo by meg

照片不僅僅是視覺藝術作品,更是直接影響觀者大腦的強大溝通工具。創作者可以利用構圖、光線和色彩來進行「視覺駭客」,讓觀者無意識地做出反應。大腦會將視覺信息分層處理,最終感受到情感、故事和象徵性。

這次,我們將逐步解釋大腦如何捕捉和反應照片,揭示視覺藝術的深奧之處。

引人注目的「Attention Layer」

觀看照片時,首先引起注意的是亮度、對比和動作。這些元素在「Attention Layer」中處理,瞬間吸引觀者的注意力。

視覺信息在視網膜中初步處理,然後經由LGN(外側膝狀體核)傳送到V1(初級視覺皮層)。在這個階段,大腦整理出大致的視覺信息,並強調重要部分。此外,SC(上丘),即「蜥蜴腦」的一部分,負責自動反射性地引導視線,對光線和動作的變化做出反應。

2024-10-brain-science-visual-effect-image-4

要有效利用「Attention Layer」,在照片中巧妙地安排對比和亮度,並加入動態元素是關鍵。

賦予秩序的「Organization Layer」

接下來,大腦開始在更高層次上處理視覺信息。這時,「Organization Layer」發揮作用。

在V2(二級視覺皮層),形狀、輪廓、對稱性和動作被分析,通過Dorsal Stream(背側流)捕捉空間關係和深度感。在這個階段,照片中的引導線、三分法、黃金比例等構圖規則被運用。自然引導視線的曲線、框架和深度感的安排,刺激大腦的空間認知,為整體照片帶來秩序。

2024-10-brain-science-visual-effect-image-8

對角線或具有深度感的主體配置,為觀者的大腦提供空間意義,使照片更具立體感。

訴諸情感的「Emotion Layer」

在「Emotion Layer」,照片如何影響觀者的情感變得重要。在這個階段,視覺信息根據過去的經驗和文化背景,引發情感反應。例如,柔和的光線和暖色調創造出平和和安心的氛圍,而強光和冷色調則營造緊張和戲劇性。

2024-10-brain-science-visual-effect-image-12

此外,不僅是色彩和光線的運用,質感也影響情感。粗糙的背景質感可能帶來不安和緊張,而光滑的主體質感則提供平靜和穩定感。大腦根據這些信息引發情感反應,使觀者能夠深刻地共鳴於照片。

編織故事的「Narrative Layer」

照片不僅僅是引發情感,還能讓觀者的大腦感受到背後的故事和意義,這就是「Narrative Layer」的重要性。

在這個階段,大腦根據視覺提示構建照片中的元素關係和故事。人物的配置、視線方向、主體之間的空間等,都是大腦解讀故事的重要線索。背景元素和小物件的配置也補充故事,為整體照片帶來一致性。

2024-10-brain-science-visual-effect-image-16

大腦能夠瞬間判斷視覺場景如何展開或暗示何種事件,自然地感受到照片中潛藏的故事。

探索象徵性的「Symbolism Layer」

照片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是其中包含的符號和象徵,這與「Symbolism Layer」密切相關。

大腦將視覺元素不僅僅視為物品,而是解釋為抽象概念或象徵。樹木可能象徵生命和成長,天空可能象徵自由和希望。在這個階段,根據文化背景和個人經驗,照片中的物件和色彩被賦予象徵意義。

2024-10-brain-science-visual-effect-image-20

此外,利用光與影、年輕與年老等對比元素,可以傳達抽象主題或信息。大腦解釋這些符號,試圖理解照片中蘊含的更深層次意義或信息。

cizucu app icon

cizucu | 社群圖庫應用

想透過應用輕鬆掌握最新資訊嗎?

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