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Cover photo by meg
照片不仅仅是视觉艺术作品,它还是一个直接影响观者大脑的强大沟通工具。创作者可以通过构图、光线和色彩进行“视觉黑客”,让观者无意识地反应。大脑将视觉信息分层处理,最终感受到情感、故事和象征性。
本次将逐步解释大脑如何感知和反应照片,揭示视觉艺术的深奥之处。
引人注目的“Attention Layer”
观看照片时,首先吸引眼球的是亮度、对比度和运动。这些元素在“Attention Layer”中处理,瞬间吸引观者的注意力。
视觉信息在视网膜初步处理后,通过LGN(外侧膝状体核)传送到V1(初级视觉皮层)。在此阶段,大脑整理粗略的视觉信息,强调重要部分。此外,在被称为“蜥蜴脑”的SC(上丘)部分,运动和光的变化自动引导视线,控制反射性动作。

Photo by Yukihiro
为了有效利用“Attention Layer”,在照片中巧妙布置对比度和亮度,并融入动态元素是关键。
赋予秩序的“Organization Layer”
接下来,大脑开始在更高级别处理视觉信息。“Organization Layer”在此发挥作用。
在V2(二级视觉皮层),形状、轮廓、对称性和运动被分析,通过背侧通路(Dorsal Stream)捕捉空间关系和深度感。这是照片中利用引导线、三分法、黄金比例等构图规则的阶段。自然引导视线的曲线、框架和深度感的布局刺激大脑的空间认知,为照片整体带来秩序。

Photo by Tsubasa Mfg
对角线或具有深度感的主体布局为观者的大脑提供空间意义,使照片更具立体感。
诉诸情感的“Emotion Layer”
在“Emotion Layer”,照片如何影响观者的情感至关重要。在此阶段,视觉信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文化背景引发情感反应。例如,柔和的光线和暖色调营造出平和和安心的氛围,而强光和冷色调则演绎紧张和戏剧性。

Photo by meg
此外,不仅是色彩和光线的运用,质感也影响情感。粗糙的背景质感可能带来不安和紧张,而光滑的主体质感则带来平静和稳定感。大脑基于这些信息引发情感反应,使观者能够深刻共鸣于照片。
编织故事的“Narrative Layer”
照片不仅仅引发情感,它还通过“Narrative Layer”让观者的大脑感知背后的故事和意义。
在此阶段,大脑基于视觉线索构建照片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和故事。人物的布局、视线方向、主体间的空间等是大脑解读故事的重要线索。背景元素和小物件的布置也补充故事,为照片整体带来一致性。

Photo by yslab
大脑瞬间判断视觉场景如何展开或暗示何种事件,自然感知照片中的潜在故事。
探索象征性的“Symbolism Layer”
照片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其中包含的符号和象征在“Symbolism Layer”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大脑将视觉元素解读为抽象概念或象征,而不仅仅是物体。树木可能象征生命和成长,天空象征自由和希望。在此阶段,基于文化背景和个人经验,照片中的物体和色彩被赋予象征意义。

Photo by yuriwochi
此外,通过使用光影、年轻与年老等对比元素,可以传达抽象主题或信息。大脑解读这些符号,尝试理解照片中蕴含的更深层意义或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