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Cover photo by Yukihiro
拍立得照片的「瞬間成像」魅力背後,隱藏著複雜的化學機制。拍攝後,底片立即曝光並瞬間顯影,這個過程可能讓人感覺如同魔法,但實際上是精密計算的化學反應所致。
這次,我們將介紹這一機制以及拍攝瞬間如何再現為美麗的圖像。

Photo by 黑路
從瞬間曝光開始的化學反應
拍立得底片中有對藍、綠、紅三色反應的感光層,每層含有不同顏色的染料。按下快門後,底片曝光並記錄各色光的圖案,曝光部分的銀粒子轉變為金屬銀。

Photo by RYUURI
此階段尚未出現可見圖像,但已準備好後續的化學反應。
滾輪啟動的化學反應秘密
拍攝後,底片經過相機內的滾輪,將稱為「顯影劑」的化學物質均勻塗布於底片表面。顯影劑包含氧化劑、鹼劑和白色顏料,這些在各層引發反應,染料移動至圖像層。

Photo by nekon
光照部分的染料不反應,因此該部分顯現於曝光層,最終形成圖像。
顏色浮現前的「等待時間」
隨著顯影劑反應的進行,顏色逐漸浮現於表面。此過程中,遮光成分透明化,圖像得以視覺化。在此期間,若搖晃底片或暴露於強光下,可能導致畫質劣化,因此建議靜待穩定。
這些原理使拍立得照片得以顯影。拍攝拍立得照片時,不妨稍作回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