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Cover photo by みどりこ
曾經人人擁有的“理所當然的工具”,如今再次受到關注。數位相機曾被視為“智慧型手機的下位替代”,而失去其地位,如今在Z世代和年輕攝影創作者中,開始擁有新的意義。
無法用規格表衡量,但確實被“需求”的感覺。這些天來,讓人不禁想要傾聽其真相。

Photo by Rinoha
出貨量與銷售實績之間的關聯
從數據來看,出貨基礎上無反光鏡相機在增長,而銷售基礎上數位相機占優勢——這樣的“差距”顯現出來。在現代相機市場中,高價格、高功能成為主流,所需的僅僅是“性能”嗎?
或者,某種更貼近生活、更模糊的“某物”正在影響著攝影機的選擇。那些選擇數位相機的人,到底獲得了什麼?
拍攝體驗的觸感
對於Z世代來說,相機不僅僅是“拍攝的工具”,更是“感受某物的契機”。快門的重量、透過螢幕觀看世界的距離感、意外的光線進入。這是智慧型手機難以獲得的“偶然的豐富”,也稍微改變了攝影者與照片之間的關係。

Photo by サク
〈Kodak〉、〈富士フイルム〉、〈Canon〉……無論哪一款型號,看起來都更重視“拍得舒適”而非“拍得好”,這或許並非偶然。
“剛剛好的相機”告訴我們的事
輕便、小巧、拍得不錯。但不僅如此。為什麼我們現在重新被數位相機吸引?
這或許是因為,攝影本身從“記錄”轉向“表達”。或者,重點逐漸從“拍什麼”轉向“如何面對”。

Photo by RYUURI
選擇的相機沒有改變,而是選擇相機的視角本身正在改變。這樣一想,當前的數位相機熱潮似乎具有超越一時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