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gazine
2024.11.05

照片中的散景效果是如何產生的? | Focus #344

2024-11-physics-of-bokeh-effect-cover-image

Cover photo by daphoto

散景效果在攝影中是一項重要技術,用於突出主體並賦予深度。然而,這種效果不僅僅是「背景模糊」的現象,更依賴於鏡頭內光的行為的物理機制。

這次,我們將詳細解釋散景產生的基本光學原理及其與景深的密切關係。

2024-11-physics-of-bokeh-effect-image-2

Photo by テル

景深與焦平面使光模糊

散景在所謂的「景深」之外的區域發生,這是指看起來對焦的範圍。當相機鏡頭聚光並對焦時,只有特定距離的主體能準確地映在焦平面上,前後的主體則以「散景」的形式出現。

2024-11-physics-of-bokeh-effect-image-5

Photo by 𝐅𝐋𝐎𝐖𝐄𝐑🌻

當F值(光圈值)減小並開放鏡頭時,通過鏡頭的光角度變寬,焦平面以外的光無法在鏡頭上準確匯聚於一點,背景看起來模糊不清。這是散景產生的基本機制,光在焦平面以外的區域擴散,為照片提供深度和立體感。

焦距與散景的強弱

「焦距」對散景的強度有很大影響。長焦(望遠)鏡頭會使景深變淺,因此背景或前景的散景容易變強,結果是在主體周圍形成美麗的散景。這是因為望遠鏡頭將光聚焦在遠處的焦平面上,使背景看起來遠離,強調了散景。

2024-11-physics-of-bokeh-effect-image-9

Photo by Tsubasa Mfg

相反,廣角鏡頭會使景深變深,對焦範圍變寬,散景效果趨於減弱。望遠鏡頭還會產生「壓縮效果」,使背景和主體看起來更接近,從而獲得更具印象的散景。

光圈葉片與散景形狀決定光點的「質」

散景的形狀和質感也受到鏡頭光圈葉片形狀和配置的影響。多邊形配置的光圈葉片會使散景光點呈現棱角形狀,而接近圓形配置的光圈葉片則容易產生柔和的圓形散景。

因此,不同鏡頭的散景「質」和「柔和度」各異,特別是在人像攝影等散景扮演重要角色的情況下,光圈葉片的設計對照片的印象有很大影響。高價鏡頭在這方面特別講究設計,因此背景的散景通常更美麗和流暢。

cizucu app icon

cizucu | 社群圖庫應用

想透過應用輕鬆掌握最新資訊嗎?

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