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探索全球創作者的感性與思維的《ISSUE》。成為新靈感的起點。
在《ISSUE #2》中,透過向在東京活躍的藝術總監Masamiya Hikaru提出的10個問題,深入了解其多樣的根源、獨特的世界觀和表達方式。
Q1. 關於你
母親是中國人,父親是澳大利亞人,而我在東京出生長大(笑)。現在我在東京擔任藝術總監和設計師,並經營一個名為「aesthesia(エステジア)」的品牌。
從小就喜歡畫畫,據說到處亂畫而聞名(笑)。從那時起,高中畢業後我開始了環遊世界的背包旅行。這段經歷也影響了我現在的工作。
環遊世界的契機是在高中期中考試時。
在考試中,從最後一排突然停下筆,望向前排的同學,當然,大家都穿著一樣的制服,以同樣的姿勢解著同樣的考題。
因為我知道每個人的個性和內在的美,所以那個情況看起來很有趣,那時我感到恐懼,覺得按照所謂的「鋪好的軌道」系統生活可能會導致失去個性。
如果大家能以自己的方式回答,會更有趣(笑)。
從那次經歷中,當我以更廣闊的視野考慮未來時,我得出結論,不僅僅是日本,我想了解我不知道的價值觀、文化和世界,於是決定「走向世界!」,即使我完全不會說英語。
因此,我學會了「價值觀」因地點、文化和環境而異,甚至去到不同的國家,思維方式也會180度改變,反之,世界的本質無論在哪裡都不會改變。
在環遊世界的過程中,我作為時尚記者拍攝街頭時尚快照,儘管是業餘攝影師,還潛入了海外的時尚週(笑)。
從那時起,我開始參加時尚、繪畫和攝影展覽。
僅限於攝影,20歲時在意大利米蘭看到的〈Jean-Paul Goude〉的〈So Far So Goute〉展覽讓我震驚,這種想法是從哪裡來的。
這是攝影這個框架中,記憶中留下的經驗。
Q2. 第一次拍照的記憶
我沒有第一次拍照的記憶,可能在意識到之前就已經拍過了。
因為媽媽總是隨身帶著相機,所以我想可能在記憶形成之前就被交給相機拍攝了。
不過小時候確實喜歡畫畫。
現在我仍然認為攝影是一種技術性的東西,可能有工程師的感覺。雖然有些機械性。
雖然抽象,但「捕捉外在」的是攝影,「釋放內在」的是繪畫。
因此,當我看攝影取景器時,並不是以剪裁外部風景的感覺,而是自然地通過看畫的感覺來表達。
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攝影昇華為繪畫。
Q3. 對器材的堅持
除非是精心製作的作品,否則我對器材沒有太多執著。
工作中有時會拍攝影片,但也常常從影片中截取畫面作為照片。
這也是因為我喜歡電影特有的質感,並且覺得從影片中截取照片更能捕捉整個過程的氛圍。或許,從影片中創造照片是我的堅持(笑),畢竟兩者都是框架。
拍攝影片用的相機,我基本上使用澳大利亞品牌〈Blackmagic〉的〈Pocket Cinema Camera〉。
平時拍攝照片的話,我喜歡35mm膠卷的即拍即得相機。質感很重要,但對品牌沒有太多執著。
平時使用的相機,我認為「自然和便捷」很重要,可以隨時從口袋中拿出來,當場拍攝那一刻。
現在回想起來,開始使用35mm即拍即得相機是受到在環遊世界中在烏克蘭遇到並拍攝的攝影師Hiroyuki Koshikawa的影響。
在環遊世界時,我還擁有一台在古董店找到的〈MINOLTA Riva ZOOM〉35mm相機,但回國後壞掉了,現在作為第二代,我使用〈Canon〉的〈autoboy 3〉。
Q4. 最近聽的音樂
詩人〈Londrelle〉,我從他還沒出名時就喜歡,最近經常聽。
他的好處在於,從五年前開始,歌詞和內容的根本沒有改變。我學到本質上好的東西不會過時的原因就是這樣。
此外,我最近重聽了〈Kanye West〉製作的《Sunday Service》專輯,工作時會聽〈柴可夫斯基〉或〈莫扎特〉、〈AOKI TAKAMASA〉的作品。
古典音樂有助於工作,大家也可以試試(笑)。
Q5. 受到啟發的創作者
在創作作品時,我通常全神貫注,不會想要模仿誰。過去許多受到啟發的經歷,會在當下的瞬間浮現。
這可能是為了忠實再現內心表達的慾望而制定的自我規則。
不過,不是特定的某個人,而是通過追溯歷史獲得靈感的情況很多。
例如,當我想拍攝音樂室裡掛的肖像畫時,我會追溯肖像畫的歷史。
當我決定拍攝肖像畫時,首先想找到最早以照片普及肖像畫的人,查詢後發現是1850年代法國攝影師〈Nadar〉推廣的。
據說〈Nadar〉在當時的巴黎攝影工作室,持續拍攝當時的名人和藝術家的肖像畫。有趣的是,印象派畫家〈Monet〉和〈Cézanne〉等人曾借用〈Nadar〉的工作室,舉辦了首次展覽,成為現在著名的〈印象主義〉藝術活動的起點。這一切都相互聯繫。
此外,現在使用無人機進行空中拍攝已成為常態,但據說首次乘坐熱氣球拍攝空中照片的也是〈Nadar〉。肖像畫和空中攝影的先驅是同一個人,這很有趣。
通過追溯歷史可以學到很多,這確實很有趣。
當我在巴黎時,我也去了〈Nadar〉工作室的地址,但遺憾的是沒有留下任何遺跡(笑)。
Q6. 未來想使用的相機
我想使用35mm的〈Kyocera TD〉膠卷相機。
它配備了「Carl Zeiss Tessar T*」鏡頭,拍攝的質感很好,單純外觀也很喜歡。
此外,雖然是奢侈品,但我一直對〈LEICA minilux〉感興趣。
因為每年價格上漲,現在購買是最便宜的價格,這讓我感覺到它是一台受到許多人喜愛且稀有的相機。
Q7. 喜歡的拍攝場景
對於人物來說,最喜歡拍攝與對方心靈相連的瞬間。
在感覺上有連結的瞬間,也就是被攝者展現出其本來面貌的瞬間。喜歡這種讓我自然被吸引並沉浸其中的情境。
這很難用語言表達(笑)。
至於風景,我也喜歡拍攝海外的建築物。拍攝那些長時間存在於同一地點的東西,讓我感覺成為了那段歷史的一部分。
Q8. 覺得不夠酷的事情
包括自己和他人在內,妥協去做自己認為「不夠酷」的事情。
在這種情況下,藝術家性格或人性會顯現出來。
Q9. 平常購買衣服的地方
因為周圍有很多設計師朋友,所以大多是收到或被送來的(笑)。
有時也會交換自己製作的產品。因為是熟人,所以會根據我的喜好稍微改變設計。因為他們喜歡創作,所以樂於傾聽,這也可能成為新系列的靈感。
另外,我可能不太擅長從固定店鋪的服裝中選擇。
Q10. 關於喜愛的設定
因為我是憑感覺拍攝的人,所以設定根據情況而異。當然,天氣和環境也會影響,但當天心情的世界觀也會改變。
不過,僅限於對焦,我喜歡手動操作的感覺。
最後有點搞笑的故事(笑)。
在環遊世界時,我其實帶了一台〈Nikon〉單反相機,但因為背包客的生活環境比較粗獷,背包撞到東西,或在海邊露宿時進了沙子,導致自動對焦無法運作。
因為沒錢買鏡頭,只能手動拍攝。
一開始,對於想快速拍攝的瞬間,用手動對焦拍攝不太習慣,但持續一年半後變得理所當然。然後,意外發現其實只是按鈕變硬,並沒有壞(笑)。
但習慣後,使用起來很方便,那時我確信了手動的自由度。
專業人士應該以手動為基礎,但因為這次經驗,我自然掌握了手動對焦的感覺,這是幸運的。
此外,如果要堅持製作,想把力量集中在所有手動的部分。
我認為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,是因為那些無法解釋的「某些東西」從這些小地方誕生。細節中有神(笑)。
用iPhone拍攝的最愛一張
INFORMATION
まさみや・ひかる/1994年東京生まれ東京育ち。オーストラリアと日本と中国にルーツを持ち、目に見えない本質を核に、アートディレクターを軸に映像やデザイン、プロデュースや、時にはモデルなどシームレスにクリエイティブ活動を行う。
cizucu:hikaru masamiya
Instagram(本人):@masamiyahikaru
Instagram(aesthesia):@aesthesia.jewelry